層流潔凈手術室采用空氣清潔技術控制微生物污染程度,達到控制空間環境中空氣清潔度滿足各種手術要求,提供適當的溫度、濕度,創造清新、清潔、舒適、細菌數量低的手術空間環境,使患者在手術中組織受到盡可能少的損傷,大幅度降低感染率。目前,很多醫院都建立了層流潔凈手術室,潔凈室第三方檢測機構認為監測
空氣凈化效果,是防止層流手術室感染醫院的重要環節。
空氣采樣方法
1.1 采樣時間分別在開機后30 min、手術開始前10 min、手術開始后30 min、手術結束時四個時間段采樣。
1.2 布點方法室內面積≤30 m2,設一條對角線取3點,即中心一點、兩端各距墻1 m處各取一點;室內面積>30 m2,設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5點,其中東、南、西、北點均距墻1 m.
1.3 平板暴露法用9 cm直徑普通營養瓊脂平板放在室內各采樣點處,采樣高度為距地面垂直高度80~150 cm,采樣時將平板蓋打開,扣放于平板旁,分別暴露30 min,采樣完畢后蓋好立即送檢細菌室。檢測方法:將送檢的平板置37 ℃培養箱培養48 h,計數細菌菌落總數。平板暴露法結果計算公式:空氣細菌菌落總數(cfu/m3) 50000 N/A×T,式中A為平板cm2;T為平板暴露時間min;N為平均菌落數,cfu/平板。筆者采用5點布點,4個檢測時段,共20個平板,分別在2010年8、9、10三月共作3次,共計采樣60份,求出每個時段的平均細菌菌落數,用cfu/m3表示。
結果
手術開始前與手術結束時空氣細菌菌落數高于術中時段(P<0.01),但仍符合Ⅱ類手術區域標準;手術期間符合Ⅰ類手術區域標準。
討論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,手術室空氣中細菌含量與切口感染率呈正相關。手術室空氣消毒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。層流凈化手術間與過去使用紫外線和乳酸消毒相比,具有巨大的優越性。由于紫外線穿透能力較差且對人體有損害,乳酸對室內物品有腐蝕性,對人體也有一定的損害,在手術操作中不能同時進行消毒,無法穩定保持手術過程中的清潔環境。層流凈化手術間可進行全程空氣凈化消毒、調控室內溫度濕度,提供清潔、舒適的手術環境,因此潔凈手術室除菌措施比普通手術室更有效。
根據國家規范潔凈手術室空氣細菌菌落數標準,本次檢測結果表明:醫院潔凈手術室凈化系統凈化效果良好,沉降菌數符合國家標準。手術期間可達到Ⅰ類手術區域標準;手術開始前及結束時細菌菌落相對較高,分別為(10.1±0.4) cfu/m3和(12.3±0.3) cfu/m3,仍符合Ⅱ類手術區域的標準。本文認為手術開始前及手術結束時人員流動和出入頻繁,造成室內正壓減弱,空氣層流流速下降,導致空氣中細菌增多;而一旦人員工作就位、出入減少后,菌落數則迅速下降。
潔凈室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議層流潔凈手術室應優化工作流程,科學管理,不斷提高層流手術室的質量管理水平。